盛宣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~
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盛宣怀,一生与科举无缘,连举人都没有考上。后来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,从此平步青云,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,不但官至从一品的邮传部尚书,还成为享誉中外的富豪。
盛宣怀本身没有读过什么书,却一人创办了两所重点大学,令人赞叹不已。
从1870年开始,盛宣怀就参与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。20多年下来,盛宣怀逐渐意识到,经过科举考试培养出来的官员,大多数熟读经史,擅长撰写八股文章,但对于技术、管理一窍不通,而且不懂外语,无法与洋人技术人员直接交流。因此,亟需开办正规的学堂,培养高级专门人才,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。
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,盛宣怀奏报朝廷,请求开办学堂。他在奏折中提出“自强首在储才,储才必先兴学”“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”等“兴学强国”的主张,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首肯。

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。
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3岁从交通大学毕业后,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资格,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。后来,他在与母校交通大学的教授通信时,激动地说道,这里的教材都是我原来在交通大学用过的教科书。
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后,唐文治将学校更名为南洋大学堂,表示与清朝脱离关系。1912年,再次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。民国时期,这所大学的名字几经变迁。1921年,上海工业专门学校、北京铁路管理学校、北京邮电学校、唐山工业专门学校4所学校合并,定为交通大学,取“四通八达”的意思。
在那以后,交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。